站内公告:
联系我们CONTACT
2022-02-10 点击量:
对于设计师而言,熟知各种字体的来源和特征可以说是基本功。除了分辨得出各种经典的中文字体之外,经典的英文字体同样是需要有所了解的。和博大精深的中文字体一样,许多英文字体同样拥有着久远的历史,许多字体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在排版印刷行业当中投入使用了。后来,绝大多数字体又在20世纪经过重设计,这才更加具备现代字体的特征。今天我们将从品牌的角度介绍几款西文中最具代表性的字体,一窥其魅力。
一代传奇---Helvetica首先登场的便是大名鼎鼎的Helvetica,苹果、三星、英特尔、无印良品、宝马、汉莎航空、雀巢、Jeep等各大世界级知名品牌都不约而同选择其作为Logo字体,缔造了一个时代的字体传奇。
Helvetica诞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瑞士。1955年,为了对抗当时欧洲卖的最好的字体Akzidenz Grotesk,瑞士哈斯铸字厂请来了身兼销售和设计的马克斯·米耶丁格和设计师德华德·霍夫曼,他们一起设计出了一款新的字体“New Haas Grotesk”,缩短了字母之间的间距,使文字更简洁大方、可读性也更强。在随后的1957年“平面57”博览会上,这款字体吸引了各大企业的关注。为了New Haas Grotesk更加国际化,哈斯铸字厂又用拉丁文‘瑞士’的单词为其命名,即Helvetica,并沿用至今。
Helvetica横扫字体领域的原因在于其圆滑流畅的中性感、阅读体验极佳,初看起来毫无特色,却能毫不违和的运用于各个场景领域。
20世纪六七十年代,Helvetica几乎横扫全世界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。1962年,德国平面设计大师奥托·艾舍在为汉莎航空公司设计新Logo时,果断选择了Helvetica,从此更是名声大噪。进入计算机时代,1985年苹果公司将Helvetica装入其系统中,更使其影响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,有数百家跨国企业甚至政府机构都直接采用Helvetica作为标识文字。
Helvetica如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,跨越了活字印刷到移动互联网时代,以其惊人的适应性顺应着不同时期的设计潮流,依旧让全世界的设计师、企业家、字体爱好者为之着迷。
低调的典雅---Times New RomanTimes New Roman多用于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,诞生于20世纪三十年代,设计者名叫斯坦利·莫里森。
莫里森是一位很有脾气的设计师,他认为英国《泰晤士报》的字体丑陋又过时,于是写信给报社编辑,毛遂自荐设计一套新字体。而《泰晤士报》也展现了主流大报的胸襟,他们虚心接受了莫里森的建议,并邀请他设计一款全新的字体。
莫里森钟爱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字体风格,他认为奥古斯都时代创造的拉丁字母是无法超越的巅峰。最终他选择了16世纪的Plantin字体为设计风格的基础。
1932年,新设计的字体闪亮登场。泰晤士报的英文名是The Times,之前用的字体为Times Old Roman,于是新字体就被命名为Times New Roman。
莫里森在Plantin字体的基础上缩小了Times New Roman的字间距,嘉瑞广告,却保留了其美感和易读性,使泰晤士报每一版都可以印刷更多篇幅,但看起来一点不拥挤,即使印刷很小的字也能保证读者阅读起来毫无压力。
Times New Roman一经问世便一炮而红,成为所有杂志、书籍印刷的首选字体。到了20世纪90年代,微软将Times New Roman选为Windows系统的默认字体,伴随其如日中天的影响力,Times New Roman的知名度也遍及全球。迄今在图书、互联网、杂志、电视等媒介都能见到其活跃的身影。虽然不像Helvetica在品牌识别领域特别受到青睐,却始终保持其独有的风范,经济实用、清晰易读、低调中蕴含着典雅之美。
时尚界的宠儿---Did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