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公告:
联系我们CONTACT
2022-02-10 点击量:
「空间陈列法」是说先构建一个空间,然后将主体元素用合适的形式陈列出来。
这是随着手机兴起而真正流行起来的一招,因为PC时代都是宽大的横屏设计,适合展现视野开阔的大场面,像大漠、海边等等,而「空间陈列」作为小场景,在PC端就显得不大气,因此使用较少;而手机端却刚好相反,瘦长竖屏就适合表现长焦特写的小场景,像微距下的花鸟鱼虫等等,这时「空间陈列」就用的恰到好处。
如图所示,同样的产品展示图,在PC端就显得单薄,版面空缺,整体不饱满;而在手机端则用的刚刚好,确实这种长焦特写、微距放大的陈列小场景就是手机屏的最爱,所以在手机时代,空间陈列图才会呈现井喷式增长。
其实合成、三维和摄影都可以实现「空间陈列」,但本书还是以合成为主,而合成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将产品和空间进行自然融合,不能有违和感。
若想合的天衣无缝,第一步就是要做到「透视准确」,而透视作为构图中的重要知识点,可以说是无处不在,在前面的章节里也多次提及。我们只有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,才能准确表现出元素的空间关系,如果透视不对,那空间将会失真,下面就来详细讲讲这个理性知识点——透视。
焦点透视日常生活中,当我们看周围事物时,会有远近、高低、长短、宽窄等不同,这是由于距离、方位等差异在视觉中呈现的不同反映,这种现象就是透视。透视学的出现可以帮我们非常科学的表现各种空间感和立体感,它广泛用于绘画、建筑、环艺、设计等诸多领域,而常见的透视共3类:空气透视、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,这3类的侧重点各有不同。
空气透视又称「色彩透视」,由于空气介质的存在(雨、雪、雾、烟等),使人们看到近处景物比远处的轮廓更清晰、色彩更饱满的视觉现象,例如下方海报中的「烟雨蒙蒙」,这种近实远虚感就是典型的空气透视,随着镜头拉远,山川也变得越来越模糊。
散点透视则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透视类型,例如下方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就是这类透视的代表作,在这五米长的画卷中,很难找出画家的具体观察位置,好似在移动中作画,每到一处画一部分,最后拼接起来,这种视点不断移动的画法就是散点透视,散点透视适合表现景色的波澜壮阔,重在写意,体现一种气势和意境。
而焦点透视才是本文重点,它是透视学中的核心理论,也是西方绘画所遵循的透视原则,最早研究透视就是从这里开始,如果散点透视是「写意」,那焦点透视则「写实」,一切都以客观还原为准。
例如名画《最后的晚餐》,所有视线都汇聚一点(称为灭点),营造出一种立体空间感,这些就像自己身处画面中央所看到的逼真景象。
而我们在设计中常说的透视也都指「焦点透视」,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中之重。记得高中学习素描时,老师就说画静物要「近大远小」,其实就是对焦点透视最为形象的描述,例如草地上的奶牛,离我们越近就越大,越远则越小,正是这种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才使场景有了空间和层次。
在介绍焦点透视前,我们先说说透视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——观察视角。视角即指人眼(称为视点)在观察事物时视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。
如下图所示,其实就是人眼观看角度的变化,常见有3种:当我们平视前方时就是「平视视角」;仰头看时则是「仰视视角」;低头看时便是「俯视视角」。
其中平视时人眼和物体形成的假想连线称为「水平视线」,这是判断视角高低的参考线。
当我们将产品放入空间时,就要根据陈列形式选择合适视角,从下方的示意图中能看到,三种视角给人的感受都不相同:
平视有种方方正正感,给人一种非常自然的观察感受,虽然中规中矩但视觉舒服;
仰视则能体现产品的高大和气势,用来烘托价值感;
而俯视最接近我们日常看桌面小物品的视角,很真实也很亲切,同时还凸显了产品的立体感。